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之声

08

2011-03

工人日报:中铁四局打造高品质企业文化

新闻来源:浏览次数:日期:2011-03-08

本期调研话题: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效路径

从2000年企业改制以来,中国中铁四局的发展一年一个台阶,数据显示:2000年,中铁四局完成营业额40.67亿元,而到2010年,这个数据被改写为506.7亿元。十年间,十倍增之。

该局一直致力于对自身文化的挖掘、塑造和整理,将传统和现代,特点和需要,内导和外宣结合起来,不断调整打造适应企业发展和社会需要的高品质文化,成为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推手。“企业文化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一个企业的兴旺发达,三年五年靠人治,十年八年靠管理,百年基业靠文化。”中铁四局董事长、党委书记张河川对企业文化作用认识深刻。

传统和现代的对接

中铁四局有60多年的历史,它有很多传统的好东西,但目前这种传统文化正面临丢失的危险。

2005年到2010年五年间,该局累计招收大中专毕业生4556人,但同期该局员工总数却由2005年的23791人下降至20830人,一方面是大量新鲜血液的输入,一方面是一批又一批老同志退休。传统文化被卡在传承的瓶颈上。

“未经梳理的传统文化往往是无序的。以往传统文化的传承从某种意义上是自觉的、无意识的,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它在文化交融较慢、较封闭的环境中,传承的方式是耳濡目染,润物无声。”

“新招收的大中专毕业生,个性独立、思维活跃、价值观多元。接受信息的方式已不仅仅是言传身教,传统的耳濡目染、润物无声的方式显然有些‘落伍’。”

如何让传统文化打破以往的传承方式,在现代社会信息爆炸的条件下,让融入企业的新鲜血液更快更好的认同和传承这种文化,成为中铁四局企业文化工作的首要问题。

“为此,我们确定了两个首先要完成的动作,一是对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二是寻找一条宣贯的有效途径。”该局企业文化部负责人汪德义说。

从2002年开始,该局企业文化工作人员先后面向全局征集整理了数百万字的文字材料、数万张反映企业诞生成长发展的图片,走访了数百位见证了企业不同历史时期转折的重要人物。先后编辑成册了反映企业诞生成长发展脉络的《脚步》,讲述不同时期人物故事的《记忆》,以及记载各个时期英雄群体的《楷模》等文化书籍形成了企业文化系列丛书在全局发放。同时,还开辟了现代化的网络平台,建立了企业门户网站、企业文化网,携同全局各子分公司构建覆盖全局的网站群,通过这种现代方式完成企业文化的最大程度宣贯。

实践证明,这种挖掘、整理、宣贯,完成了传统和现代的顺利对接。

特点和需要的契合

上个世纪末,市场经济迈向纵深,老工程局走向市场,“送饭上门”转为“找米下锅”。随着企业改制,大的集团公司成立,但各个单位文化上的差异却和现代企业制度所要求的一体化严重碰撞。在找米下锅时,虽然顶着同一块大牌子却各拉各调、各吹各号,严重影响企业发展。

一面是各有特点的杂乱无章,一面是市场需要的统一有序。

“那个时候,我们才严重的意识到,谋划再周到的行政合并也难以完成不同文化的捏合。市场需要我们合力抱拳形成规模营销,但实际上,我们依然是各有特色,南腔北调。”中铁四局的一位负责人回忆时感慨道。

2000年6月28日,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随后,起草了以瞄准一个目标、实现两个转变、实施三大战略、促进四个提高为核心内容的《中铁四局集团发展规划》。目标统一起来后,中铁四局对全局各单位的文化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总结,提炼总结了适应全局但又带有自身特色的企业精神、企业哲学、企业使命,以及企业价值观、企业市场观、企业人才观和员工行为准则等等,在允许文化差异存在的情况下,打造统一行为文化。

2001年,又开始统一谋划设计中铁四局形象识别系统,在经过长达一年的时间完善修改之后,中铁四局形象识别系统在全局范围内推行。现在只要是中铁四局施工的工程,无论走到哪,一眼就都能认出来。

求同存异,特点更突出的中铁四局文化适应了企业的发展需要,同时也适应了市场的需要,完成了特点和需要之间的有效契合。

推荐阅读